晋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家乡美食ll晋城小吃煮疙瘩ll闫根生
TUhjnbcbe - 2020/9/27 19:35:00

主编心浯

一场《舌尖上的中国》之风,是不是掀起了人们对自己味蕾的认知;是不是看到自己都是拥有美食文化情愫的人。猜想,只要是观看过这一个个美食鲜活画面的人,大都会有认同感!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南来北往食客的青睐,乡间农家大众的口味,哪一样不随着我们的岁月在流淌。追寻美食,研发美食,享受美食,传播美食,将我们的生活完美隼接。

“家乡美食”,特为广大的美食爱好者分享美食美文,介绍美食制作,链接异域美食,传播美食文化。这里,有大家的参与,将是风味独特,文化各异,精彩纷呈,好味连连。

主要栏目

一、美食美文

二、巧手一招

三、蔬果天地

四、地方特产

瓜果蔬菜,葱蒜韭姜,芸苔芋笋,葫芦瓢瓤。番茄蘑菇,乳蛋醇酿,珍馐旨甘,肴馔膏粱。

平台已备,请君提炼,尽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滑动查看

晋城小吃煮疙瘩

文/闫根生

煮疙瘩,是我们晋城人家庭餐桌上的一种普通饭食,形状如饼,大小直径约在5至10厘米之间不等,没有任何的粉饰和雕琢,朴素的如一饼面团,算不上什么美食,充其量只能是风味小吃。但外地人吃了,一定不会忘记,甚至会时常念叨。

煮疙瘩,从名字上看很土气,带有明显的地方方言特色,完全依形状而命名,无法找到与之意思标配的汉字来表述,只能借用同音字来代替。也许煮疙瘩就是晋城人的独创发明。我这么说没有什么依据,只是猜想而已。

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的饭食都比较简单,家常便饭,花样单一,多以稀或半稀半稠为主,即使家境好一点的,也不敢常以稠为主,更不敢想特色美味。有时为了换换口味、粗粮细做,才敢吃一顿煮疙瘩。尽管煮疙瘩是粗粮,但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也是吃不起的。相对来讲,比起稀饭,煮疙瘩分外浪费面粉。若要讲究点的放些糖,更是不敢常吃。也有的家庭为了节省一点糖钱,在煮疙瘩里不包糖,这样,口感会大打折扣。因而需配点咸菜。如此这般,既可以换换口味,又可节省买糖的费用,一举两得。当然,如今已不存在这些情况了。而是想吃就吃,且根据自己的偏好,想方设法去满足食欲和口感。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餐桌上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又经过了大鱼大肉的过度追求之后,对吃的追求有了新的认识,慢慢回归理性,开始注重合理膳食、粗细搭配、健康生活,少油少盐、限油限盐成为新时尚,更多的人信奉上了素食主义,一些诸如煮疙瘩之类的粗粮素食重新走上了人们的餐桌,成为吃货一族新的宠爱。

煮疙瘩的主要原料是米、面、糖,做法各家略有不同。在面团上,有的喜欢用半熟的小米或大米和白面或掺和点玉米面,有的喜欢全用玉米面,有的喜欢用三和面。我认为第一种吃起来口感更佳,下口绵软,嚼之筋道,黏而不腻,回味甘甜。另外两种则口感次之,下口较硬,略感粗粝,口味单一,但不失别样的味道。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宜,不可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在馅料上,也是依各自的喜好而用之。有的喜欢纯用白糖,有的喜欢纯用红糖,有的喜欢红白糖混用,也有的喜欢加上枣碎、葡萄干或花生碎。总之,都是一腔甜蜜包裹其中。

做煮疙瘩不需要多少技巧,炊具也没有过多的讲究,如果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有盆和面就行,不需要菜刀、擀面杖,揪一团面,双手拍成薄饼状,中间放上一小撮糖,包起来,再拍成饼状,直接下锅煮就行了。待全部煮熟,盛碗里即可食用。相对来说,煮疙瘩比较费工误时。所以,晋城人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晚餐食用的。但也有早上不怕麻烦的主妇,早早起来,为家人做煮疙瘩,当早餐来吃。吃煮疙瘩的另一个好处,是稠稀兼备,一碗俱有,连汤带稠一并解决,吃过之后,通体舒服。它不仅是晋城地区粗粮细做的典型,也是晋城难得不动油盐的一道饭食。尤其是在富贵病增多的今天,煮疙瘩更是一种绿色健康食品。

在吃法上也需一点小技巧。吃西餐考验的是刀叉使用功,在晋城吃煮疙瘩考验的是使用筷子功。当然,功夫关乎吃相。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没有点真正的用筷之功,难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一个煮疙瘩约有掌心大小,又重又滑,筷功不佳或稍有不慎,即可能跌落碗里,溅起碗中米汤,洒满衣裤,让人狼狈不堪;如果是心急口快之人,不明就里,一口咬到滚烫的糖汁,那真是咽也不是,吐也不是,被烫得口嗓冒泡,两眼淌泪。所以,吃煮疙瘩要有良好的筷子功,须得掌握要领,紧夹稳提,不疾不徐,细嚼慢咽。

不过,也不要过于紧张,只要有了基本筷子功和心理准备,就会多些从容,吃出惬意和满意。晋城煮疙瘩,等你来品尝。

作者简介:闫根生,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晋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省(部)市级纸刊及网络平台,多次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奖,著有小说散文集《命运的交响》(中国文联出版社)。

审稿:爱花人风满楼

茉莉花语编辑部

顾问:谢虹*药师呆呆简空忆丹东栗伟苏真一叶独清总编:茉莉花语主编:王先生王亚迪王忠响制作:陌小小佳欣纳香顺顺编委:吴志远蔡日良刘刈刘金明朱怀明红茶游采编:谢宏模陌上梦在深巷梦的门梦蝶学林校对:土也钟贤英清萍风满楼诗歌评析:蹉跎春染新绿叶如钢绿树成荫刀客人在旅途平台推广:杨继超性相近习相远陈健鸿影麦先生水香怡几许清愁天高地广1、欢迎赐稿,本刊需要优美散文及诗歌,原创首发。要求文笔精炼、耐人寻味和富含人生哲理的正能量作品。散文字数约1千左右,诗歌3一5首,每首20行以内,请来稿者附上本人近照及个人简介,收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乡美食ll晋城小吃煮疙瘩ll闫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