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琉璃烧造的历史:从在介休出土、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院的三件绿釉琉璃菩萨像的实物,可上溯到北朝时期,距今约余年。若是按《介休·琉璃》第一章中辞书的名词解释:琉璃是指一切经以氧化铅为主配合的釉药涂刷,并经素烧、釉烧而成的陶制品。那介休市博物馆馆藏的汉代文物绿釉陶瓷壶也可命名为绿釉琉璃陶,则可将介休琉璃烧造史再向前追溯年,距今约年。
古戏台
汉代文物『绿釉陶瓷壶』
我国琉璃艺术建筑比较集中的地区有北京、辽宁和山西。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的美誉。现存历代古建筑0余座。雄浑壮美的唐、五代、辽建筑,严谨端丽的宋、金建筑,朴实豪放的元代建筑和精巧繁缛的明清建筑,或巍峨于通衢大邑,或隐逸于深山远村,都成为历史变迁的无言见证。山西古建筑门类齐全,尤以宗教建筑数量众多。附属于其中的彩塑、壁画和琉璃艺术,已与古建筑融为一体,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他们伴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变革,特别是佛教兴衰走过了近两千年的风雨历程,至今三晋大地上的这些建筑文物往往又以琉璃凸显。
介休市后土庙古戏台
山西琉璃不仅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制作精美,而且代表了全国不同时期的琉璃工艺水平,是研究琉璃艺术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梁思成先生曾说:“琉璃瓦是中国艺术的特征,它具有浓厚和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据统计,山西现存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代宗教建筑,几乎都有琉璃艺术品存世。如太原晋祠,五台山菩萨顶、大同云冈石窟、大同善化寺、大同华严寺、大同九龙壁、晋城海会寺、平遥镇国寺、双林寺、平遥文庙、灵石资寿寺、介休祆神楼、介休后土庙、介休张壁古堡、介休回銮寺、介休东岳庙、介休太和岩牌楼、介休五岳庙、洪洞广胜寺、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等,除这些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工艺精湛的琉璃艺术品外,还有不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不在保护之列的古建筑都有精致的琉璃艺术品存世。
介休市张壁明代琉璃碑
山西是中国建筑琉璃最重要的产地。琉璃烧造技艺源远流长,相承不衰,代有佳作。宋代开始,山西生产的琉璃制品广泛用于宫廷、衙署、寺庙、祠宇等大型建筑上,并形成规制。千余年来,这一行业薪火相传,留下许多优秀作品,其分布之广、匠师之多、种类之繁、质量之精、艺术之美、居于全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琉璃艺术之乡。
来源:介休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
发布:华夏文化融媒体中心
责编: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