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浅析广电主题性报道故事化
TUhjnbcbe - 2025/4/10 7:08:00
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http://www.zherpaint.com/m/

主题性报道,具有鲜明政治属性,承载着宣传党和政府中心工作重任,起着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一直以来,主题性报道都是地方广播电视台打好“主动仗”的重要抓手。如何让主题性报道更有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让受众爱听、爱看,入脑入心,故事化是有效手段。那么,怎样讲好主题性报道新闻故事呢?

一、讲时效

主题性报道,不管是事件性和非事件性主题性报道,它首先是新闻,时效性仍然是它的生命和必然属性之一。事件性主题性报道,讲故事时直截了当就可新闻性切入。而我们在新闻实践中,遇到最多则是非事件性主题性报道。对于此类报道,我们在策划时,不能片面理解为成就性报道,而脱离故事的新鲜度。在非事件性主题性报道中,许多记者在讲故事时,经常是“近年来,如何如何”,这样的故事,不仅会使受众失去兴趣,更不说传播效果了。因此,我们在讲述非事件主题性报道故事时,应该找出典型故事的新变化、新发展,以“新”切口讲好“老”故事。

典型故事,大多数是“过去式”。但故事也是发展的、变化的,要将静止老故事讲得鲜活起来,我们紧盯“当下”,抓住“今天”,以新事实引出老故事。如,《沁水:特殊孩子有了“私教”》。

(导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因为肢体残疾、智力缺陷等原因,不能同正常孩子一起上学。如何让他们也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沁水县特殊教育学校采取“一人一案”送教上门的模式,让这群特殊孩子有了量身教学的“私人老师”。

再比如,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向山西电视台推送《兰花:五大板块打造煤企转型“山西样本”》这一主题性报道。为展现兰花集团煤企转型成果,我们在切入点上进行了反复推敲,最终选择了正在生产的己内酰胺新材料车间,用生产的场景,反映时效性,用记者现场报道,引入转型故事。附下:

(导语)兰花集团是我省骨干国有企业,在做强做优传统煤炭主业的基础上,兰花集团延伸煤、跳出煤、超越煤,在新材料、新能源、健康医药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先行先试,以改革促转型,逐步形成五大板块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讲冲突

如何将主题报道故事讲好做出新意,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在长期的主题性报道实践中,总结了一条小规律,那就是要找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要讲情节有起伏的故事。这样,才能在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地达到宣传效果。

年11月,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推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报道。主题是聚焦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进一步引深主题教育。其中一篇报道《百姓烦心事政府上心事》,就成功地找到了矛盾冲突的故事。年10月份,高平市政府决定给李家村接通煤层气。按照原先设计,管道要沿着村边小路入村,负责施工的公司准备施工时却被告知,高平市要将村里的小路扩建为旅游公路,但这样一来,煤层气管道进村路线需要重新规划。改线,意味着不仅要多绕路、多拆迁,还要多花30万元。就这样,两件大好事,却变成了老百姓的烦心事。晋城市委干部在到李家村走访时听到了群众对此事的反映,当即督促相关部门现场办公,迅速整改落实,真正将好事办好。这篇主题性报道播出了,产生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讲温情

主题性报道自带“宣传”的天然属性。在受众越来越青睐碎片化传播的今天,要想有较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增强主题性报道感染力,将故事讲得有温情、有温度,做到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生活化,做到见人、见事、见情、见理。

(一)从亲近中体现温情

这里“亲近”是指与受众的接近性,因为接近了就会亲近,就会产生温情。主题性报道政策性强、工作味重,如果硬宣传,就会与受众产生距离感。因此,我们主题性报道在讲故事时,应该将枯燥的文件平民化,找出它与普通受众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那报道自然就显得亲近亲切。

年2月底,为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晋城市响应中央号召,出台了《关于疫情期间支持脱贫攻坚的十项政策》。为把这一好政策宣传好,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组织采编力量,深入与支持政策有关企业、贫困户家中采访,逐一对号讲企业发展和贫困户受益的故事,迅速推出主题性报道《十项政策战“疫”巩脱贫》,将各项惠民惠企政策,化为满满的温情,送进广大贫困乡村千家万户,同时,也收获较好的收视率。

每年的省两会,对地市级媒体来说,都是重头戏。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在主题性报道中,尽可能讲晋城籍代表委员故事,尽可能采访报道省两会中晋城因素。如《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晋城“元素”》,将报告中提到晋城的关键词找出来,并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解读,使受众兴趣倍增。

(二)从情感中体现温情

主题报道大多数是立意高、政治性强、主题宏大,要使报道鲜活起来,增强可视性、可听性和感染力,仅仅讲新闻事实的故事远远不够,还要善于用“情”,善于挖掘新闻事实背后的情感,善于讲述新闻事实中普通人物的经历与情怀,让情感震撼受众的心灵。年,山西新闻联播专栏中报道的《17

个村共圆一个梦》主题性报道,讲述了在煤炭产业萧条的寒冬里,晋城沁河流域过去靠煤炭资源富起来17个村,不等不靠,抱团发展旅游的感人故事。作品以人和村为主线,选取17个村带头人—沁水县嘉峰村党总支书记刘沁峰与记者介绍情况时泣不成声场景为切口,通过挖掘刘沁峰自掏腰包带领各村干部到全国开拓视野、聘请专家做旅游规划,各村干部拿着规划图走村串户去讲发展思路等小故事,展现刘沁峰致富不忘桑梓,倾情回报家乡的大情怀,以及各村干部艰难“突围”的担当精神。节目播出后,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穆青同志曾指出:“要使读者动感情,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如果记者不感动、不激动,或者感情动得不深、不真、不强烈,那就不可能感染读者。”我们记者不仅要会拍会写,还要有激情,有情怀,将自身置于新闻故事中,这样才会感同深受,才会报道出有温情作品。

(三)从细节中体现温情

细节是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题性报道故事的血肉,也是打动观众的内心的重要琴弦。一篇成功的主题性报道故事,细节是成败关键。因为细节往往能够打动受众的内心,不仅可以印证报道真实性,而且自然而然将受众带入新闻故事中。

年晋城新闻传媒集团《晋城新闻联播》播出的主题性报道《托举生命的29分钟》就讲述一个靠细节取胜故事。年10月6日凌晨4点50左右,泽州县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王新华在对一名产妇例行常规检查时,突然发现产妇脐带脱落在体外,如果胎头压迫脐带,仅八分钟胎儿就会缺氧死亡。面对紧急情况,王新华立马蜷曲身体,半跪在病床上,用右手托举住产妇腹中胎儿,尽量减少胎儿对脐带挤压。从病床上、到推车上、再到手术台,王新华始终保持跪着托举的姿势,这一举,就是29分钟,直到听到婴儿的哭声。在这一作品中,记者除细节描写外,持续使用了病人家属手机录制托举细节视频和同期声,让受众既温暖又震撼。节目播出后,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一度成为百姓热议话题,让人们对医生职业有了更多的理解。王新华也被晋城市文明委评选表彰为“晋城好人”。

“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细节,是主题性报道的最精彩部分。它不仅刻画人物揭示内心,更是温情的传递;它不仅是升华主题的需要,更是新闻真实的印证;它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更能让新闻报道的“增色”。所以,作为新闻记者,一定要善于观察细节,刻画细节、运用细节,让主题性报道温情流淌!当然,主题性报道故事,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过度渲染,而失去新闻真实性。

四、结语

讲好主题性报道故事,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时代的要求!只要我们真正沉下去,深入采访,勤于思考,以永不满足的精神去探索,我们就一定能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新闻作品!

作者欧阳松艳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析广电主题性报道故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