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还在唇齿间留香,意犹未尽,辛丑牛年的元宵节就来了。2月26日上午9:00,由中共山西省晋城市委宣传部、晋城市文明办主办,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承办的年新时代晋城书享荟“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直播活动开启。来自晋城6县(市、区)的地方文化研究学者在线上与网友分享最具时代记忆的元宵民俗,探究古今关于元宵节的那些传奇故事。截止直播结束,共有76.47万人次在线观看,收获1.14万点赞。
晋城民俗文化分享人张志勇回忆说,老晋城闹元宵最热闹的是“正月十六”,黄华街更是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数不胜数。如果要看老城元宵节十六的游行,那黄华街就有点狭窄了,所以年少时他总是相约几个小伙伴,去广场主席台去看十里八乡的节目表演,进城的队伍一眼看不到边,热闹极了。
泽州民俗文化分享人王国瑞说,泽州民间元宵节习俗,在乡下元宵节并不吃元宵,而要搭灯棚、搭松柏门、耍故事、垒旺火、打秋千等。在正月十五这一段时间内,不同村落选择不同日子起路灯会,称作过十五,过十六,过路灯会。
高平民俗文化分享人申晓峰表示,在高平元宵节时不得不提九莲灯。九莲灯又称“跑灯”“耍灯”,是根据八洞神仙赴王母娘娘蟠桃盛会、孙悟空偷吃仙桃的神话故事而来,初时由8名男青年表演,后来人数增至24人。九莲灯在街头表演时,由“飞灯”前导,后随各种花灯,在锣鼓伴奏声中,列队游走于大街小巷。
阳城民俗文化分享人王小圣说,古时阳城的大村,城里城外,各坊都要“搭秋”,即打秋千,各家都别出心裁,暗中竞争,各不相同。除一般的秋千外,还有磨磨秋、纺花秋、糊灯笼,搭灯棚、蒸花糕。阳城还有新婚女婿到岳丈家过元宵节的习俗,结婚第一年,新婚女婿一定要到丈母家来过节的,来时带的礼物就是花炮。
陵川民俗文化分享人刘燕虎分享,陵川县元宵节传统文艺表演形式独具特色,比如十不隔。十不隔为銮驾会的音乐,是迎皇老爷时的专用音乐。后来,这种旧的习俗虽日渐淡化,但在节日、重大事件庆典等活动中仍一直使用,所以才使十不隔这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得以保存和传承。
沁水民俗文化分享人王新福说,沁水县代表性的文艺表演有土沃老花鼓、青龙圪栏棒、沁水鼓儿词等,土沃老花鼓是传统的群众艺术表演形式,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集打、唱、跳三个部分融为一体,表演队伍由二十人到五十人均可,主要角色有老丑、小丑、花姑、老婆、腰鼓手、报马童、担鼓。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