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市。“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女娲补天”的传说发生在山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在旧石器时代山西已有了人类繁衍生息。
壶口瀑布滔滔黄河水在流经吉县龙王山附近时,由米乍缩为50米,飞流直下,猛跌深槽,如壶注水然,故曰“壶口”。号称“黄河奇观”,是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
平遥古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云南丽江、四川阆中、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巍峨的古老城垣厚重深沉,古城内的街道、店铺和民居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布局和风貌,浓郁的晋商文化气息,淳朴的晋中民风,平遥散发着安静而内敛的悠久气质。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是一座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为丽江古城)。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汉民族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乔家大院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东北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为国内外州人所向往。五台山座落于“华北屋脊”上,最高海拔达米。这里,峰峦连绵,山岳交错,形如虎踞,势如龙蟠,总面积为平方公里。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五台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即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山峦层叠、沟壑纵横、谷河漫流、林木耸翠,盆地与山峦交错,形成一处色彩鲜明、气候凉爽、适宜人们浏览和避暑的风光宝地.
五台山现存有唐代以来7个朝代的寺庙68座,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主要有唐代建筑南禅寺、佛光寺,宋代建筑洪福寺,金代建筑延庆寺、岩山寺,元代建筑广济寺、三圣寺,明代建筑殊像寺、显通寺、塔院寺、圆照寺、碧山寺等,清代建筑菩萨顶、镇海寺及民国建筑南山寺、普化寺、龙泉寺、金阁寺、尊胜寺等。这些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反映了自唐代以来中国各个时期佛教建筑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活标本,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万年冰洞在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洼乡麻地沟村,处旅游专线旁,海拔2300米。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她的奇特之处在于以本地的气候条件论,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可洞内却四季冰封。即使三伏炎夏,洞外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洞内却寒气逼人、冰雕玉砌,且愈往地层深处冰层愈厚,与越往深处气温越高的常规地质情形形成强烈的反差。
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是兵家必争之地,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称。晋城也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有两万年前便留下的高都遗址、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有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传说,高僧慧远、名将陈龟、名医王叔和、天文学家刘羲叟、李俊民、郝经、荆浩、贾鲁、陈卜、孔三传、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名家的故里。全市现有文物总量多达处,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崇寿寺、玉皇庙、阳阿古城、海会寺、开化寺、程颢书院、崇安寺、炎帝陵、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群、羊头山石窟、中华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岭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