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儒风客服
提起核桃园,不少市民想到最多的可能会是靓衣、美鞋和箱包,这条陪伴着济宁几代人的商业街虽然已不再年轻,时尚指数却不减当年。如今,这条老街,更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有美食,每逢周末或者傍晚下班时间,这条蔓延各种香味的街道总被堵得水泄不通。“核桃园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它别具特色的美食经济,总有让人无可回避的“情感理由。”正如核桃园一位商铺老板所言,这里街边的小吃摊、小区里的私人厨房以及各类充满记忆和故事的特色餐厅,总会勾起老济宁人的“美食情结”。
颇有文艺范儿的私房菜馆
核桃园小吃店扎堆
饭店开进了自家小院书房里用餐颇具特色
繁华过后,美食经济撑起“半边天”核桃园作为咱济宁较早的一条商业街,最初是以夜市起家,至今已有20余年的“经商历史”。据这里最早一批商铺老板姜先生回忆:“当时我们在核桃园做生意时,还没有百货大楼、华联、银座这些大型商场。生意那叫一个火爆,不少从这里起步经商的个体户,大都赚得盆满钵满,有的甚至走出了核桃园做起了更大的生意。”
而如今,这条老街五分之一的店铺大门紧锁,不少老字号服装店也都改头换面,而越来越多的小吃店陆续入驻其中,从传统的麻辣烫、菜盒到现代的糕点、披萨以及炒酸奶等等,一应俱全。“在济宁,核桃园算是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而且还有几家颇具特色的小吃,当时准备卖国外小吃时,这里是首选。”核桃园一家刚开业的西点店老板说。
小编了解到,目前核桃园大大小小的小吃店已有几十家,烤冷面、寿司、带鱼、麻辣烫、菜盒子、娃鱼、鸡蛋仔、烧烤、虎皮饽饽等都能在这条街上吃到,甚至在旁边的小区里以及幽深的胡同里,还能找到几家颇有文艺范的餐饮和咖啡馆。“在这里做了一年多了,生意还不错,主要是老街比较有人气,为小吃店带来了人流量。”一位做小吃生意的张先生讲道。记者注意到,在核桃园,像张先生一般生意做得如火如荼的小吃店老板还有很多,尤其每天下午五六点以后,生意更是红火。“不知不觉,核桃园昔日的商业繁华被美食的清香所取代,在麻辣烫的熟悉味道以及悠远的咖啡清香中,美食经济逐渐‘撑起半边天’。”张先生说。
“小吃情结”引路,商业街开辟新经济“从上初中就吃这里的麻辣烫,在外地上学这么多年,还是怀念这里的味道,这不刚放假回家就来这里了。”采访中,刚从外地回家的大四学生于封正在核桃园吃麻辣烫,他告诉记者,在外地上学期间,他也试着寻找这种家乡麻辣烫的味道,可总是找不到这种麻辣而又亲近的味道。
在济宁,核桃园里的麻辣烫可谓远近闻名。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市民对麻辣烫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逛核桃园不吃上几串麻辣烫像缺点什么,甚至不少旅居外地的济宁人,回家乡第一件事就是去核桃园吃麻辣烫,这甚至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情感慰藉。
其实,不只是麻辣烫,这条街上还有很多味道已经延续了几十年了,如菜盒子、烧烤、豆腐脑、娃鱼等,这些都是老济宁人记忆里的味道,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我隔段时间就要来这里吃上几个菜盒,解馋的同时也回忆一下过往,这种熟悉的味道总会让人想起很多美好的童年往事。”一位正在买菜盒的老大爷告诉记者。“一条街上,熟悉的味道、美味的小吃延续了几十年,已然沉淀在几代人的记忆深处,它不仅仅是一种小吃情结,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同时也是这条街上的精神财富。”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华说,一条商业街上的“小吃情结”是一种厚重的文化,它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
小编了解到,如今这条街上越来越多的小吃店开张营业,集纳了全国甚至不少外国的特色小吃,成为这条商业街另一个经济增长点。
“小吃情结”引路,商业街开辟新经济小编注意到,如今核桃园除了入驻了各式各样的小吃店之外,在旁边的小区里还多了不少咖啡馆、中西餐厅以及特色私房菜馆。它们虽然大都归隐于小区的犄角旮旯,但装修颇具特色,有的颇有文艺风范、有的带点红色元素,有的又倾向于民族风格,从外观到菜品及酒水都突出私人订制的特点,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我们家自制自酿的梅子酒,口感很不错,如今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