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甲状腺癌,从儿童做起,热点资讯,
这几天,心情不太好。上个星期体检,我们单位的同事有2个人检出了甲状腺癌。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第一个同事检查出来后,第二个同事说,哎呀,我也查一下,一查,也是。
赶紧住院准备手术。在探访同事时,自己也恶补了一下甲癌的知识。
听肿瘤病房的同事讲,北京市的甲状腺癌已经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且中青年患者比例较高,特别是女性发病率一路飙升。2010年,北京市共报告甲状腺癌新发病例1099例,占恶性肿瘤的2.9%,发病率为8.78/10万,比2001年的2.70/10万,增长225.2%,年平均增长14.2%。甲状腺癌较其他肿瘤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发病年龄明显偏早。其他肿瘤多在50岁后为高发年龄,甲状腺癌高发年龄要提前10年-20年。
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癌发病的男女性别比为30100。10年间,男性甲状腺癌在恶性肿瘤发病顺位中变化不明显;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由2001年的4.21/10万,上升至2010年的13.63/10万,增长223.8%,年平均增长率为14.6%,顺位由2001年的第10位升至2010年的第5位。可见,甲状腺癌更“青睐”女性。
在甲状腺癌的病因学研究中,放射性射线致癌成为甲状腺癌最为明确的病因。一般认为只对15岁之前的青少年造成影响,而15岁之后则不受其威胁。放射性核物质主要通过大气、水和生物链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影响,其中放射性烟云所含物质(主要是碘和铯)对人类的影响,一方面来其所致的低剂量外照射,另一方面来自人体摄入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和水后产生的内照射,而后者作用时间更长,对人体影响更严重。如果饮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用受污染的食物,部分放射性元素将沉积在人体内,导致机体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发生改变,改变的细胞在再生过程中产生一些亚克隆细胞,进而发生癌变,而且此类癌症诱发的几率与所接受的剂量成正比。
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核电站事故,共向环境中释放了40MCi的放射性物质,持续了10天,当时放射性的烟尘覆盖最严重的是乌克兰北部以及白俄罗斯南部。放射性碘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因素中占90%的作用,它导致超过5000个儿童甲状腺癌病例的发生,这些患儿发生核泄漏事故时的年龄在0-18岁之间。他们对放射性碘的摄入主要来源于污染的蔬菜和奶制品。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年即1990年,第一个相关甲状腺癌病例被报道,而后病例相继出现,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快速增长,到1996年,白俄罗斯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已经从每年1/100万增加到超过30/100万。白俄罗斯的高美尔州因受到高剂量的污染,发病率增加到100/100万。切尔诺贝利事件主要影响的是青少年,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生长迅速,其体内组织器官处于分裂期的细胞较多,从而因辐射而产生基因编码错误与损伤的可能性也大得多。尤其是胎儿,细胞分裂最快,辐射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儿童,受辐射较多的儿童若干年后得甲状腺癌的概率要比普通儿童高出3-5倍。
因此,包括婴幼儿和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群,应当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射线辐射,远离辐射源,使用辐射源的单位要在明显的位置给予标记和提醒。
那么,什么是一个安全的照射剂量呢?普通人每年接受辐射的安全剂量不应超过1毫希伏,人类的很多活动都会有辐射,例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希伏每年。拍一张X光片吸收的射线量约为0.04毫希伏,做1次CT吸收的射线量大于1毫希伏,建议大家每年放射检查的量,不要超过1次X光片+1次CT。除非是诊断确实有需要,自己不要主动提出做更大范围、更多项目的辐射检查。因为接受辐射剂量越多,我们身体基因变异组织癌变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是正在处于发育期的儿童,更要注意。
患有甲状腺癌的病友们也不必过于悲观,现在约90%的甲状腺癌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干净的患者无需再进行化疗和放疗,但仍需进行内分泌治疗。经过规范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45岁以下非晚期甲状腺癌患者,20年生存率可达85%-90%,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