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治得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自窦庄堡沿沁河往北,即是窦庄窦氏一族族谱中提到的端氏。端氏比窦庄堡古老,余年前的夏商时期就已存在,但这时的端氏,在与窦庄堡隔河相望的曲堤一带。
曲堤一名是近代确定的,由少曲演变为东曲而来。沁河古称“少水”,故而岸边的村落被称为“少水皋(gāo)”,这是曲堤在夏商时的名字。殷商时这里有一个诸侯国,是周武王“孟津会盟”讨伐商纣的八百诸侯之一,但国名不详。
西周时,曲堤诸侯国建有城池,附属晋国,后又被晋国所灭。究其原因,或由晋献公吞并,或因国君对骊姬乱晋时,避难至此的晋文公不公而灭亡。
至春秋,孔子有得意门生字子贡,名端木赐,是鲁卫两国的丞相,也是儒商的始祖。他曾作为使者和商贾大家,带领仆从频繁出入秦晋至齐鲁的沁水古道。据说在这期间,子贡曾寓居曲堤诸侯国旧地,其家族一支遂聚居于此,自此,曲堤开始被称为“端氏聚”或“端氏崴”。
尽管端氏之名与赫赫有名的子贡有关,但真正让端氏在历史上拥有自己的地位,并被正式载入史册的,是日薄西山、名存实亡的的春秋晋国。
子贡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秋末期三家分晋,端氏聚成为“韩小国城池”,已经在纯留住了近十年的晋孝公,被韩国迁到了沁河以东的曲堤端氏聚,后又于被迁至沁河之西的西城端氏聚,端氏聚成为晋国最后的国都,孝公在此郁闷成疾,酒醉而薨。
晋孝公去世后,其子姬俱酒继位,是为晋静公,不久就被贬为庶民。或许是因为不甘心,年轻气盛的晋静公率宗族和两地部落士卒,以端氏和高都两地为依托,挥戈突袭。但结果自是不言而喻的,他虽然攻占了赵国弦氏(今高平)和韩国溥泽(今阳城),实际控制了今晋城市全境,但他的大后方西城端氏聚,也被赵肃侯掠取。晋国的最后一搏以失败告终,晋静公终究未能挽救大厦将倾的晋国。
此后,晋静公成为了三家都不愿接手的烫手山芋,被他们相互推来推去,最后由同宗同族的韩昭侯接到了韩国纯留。为了表示自己不忘先祖,让晋静公一直安心的住下去,韩昭侯还将“纯留”改为了“屯留”。但这些都是表面的,实际上,晋静公被韩昭侯圈禁,没有人身自由的他过着君不如民的生活,最终被爱妃韩姬所害,英年早逝,晋国也因为他的去世,画上了永恒的句号。
三家分晋后的地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晋国被三家瓜分而灭亡,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曲堤端氏聚更名为“少曲城”,又名端氏古城,属韩国上党郡十七城之一。秦赵长平之战前,秦将白起循太行陉进入上党,攻取端氏古城,惨遭败北,转而攻取河内地区,掐断了上党与新郑之间的联系。韩国国君命上党郡守冯亭献上党给秦国,冯亭不愿降秦,将上党归附了赵国。长平之战后,端氏古城又归属秦国上党郡。
两汉时,西城端氏聚被封为端氏侯国,先后有西汉汉武帝时的湿成侯刘忠,以及东汉光武帝族兄成孝侯刘顺之子刘遵被分封于此。此外,这里也是端氏县城的所在地,端氏县重修了始建于西周初年的曲堤端氏古城,使其“城围三里三十八步,高两丈广丈二”。
延至北魏,西城端氏县城先后迁至固县、枣棋(今沁水郎壁)。隋开皇年间,西城端氏聚原本所在的一处开阔的高台平地,在河流积年累月的冲刷浸蚀下,大面积崖崩岸毁,端氏聚被从中冲断,自此分为了东西两地,即今天东边的河头村和西边的西城村,端氏县城因此东迁,回到了曲堤端氏聚。
沁河(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唐一代,曲堤端氏城经历了两次修筑,一次在唐朝初年,一次在唐武宗会昌年间,由反叛的潞泽节度使刘稹(zhěn),为对抗朝廷所建,此后在会昌伐叛中被唐军攻占,唐军也由此进军潞州平定了刘稹。
金太祖天会十四年,即南宋高宗绍兴六年,公元年,金兵占据了曲堤端氏,端氏县城在宋金两军城中激战时,被夷为平地。此后县城北移,至今日端氏镇所在地,县府调集大批民工改修河道,并在东部南寨与西边沁河岸之间,修筑了周长多米的土夯城墙,东南西北四方均建有城门和城楼。新建的端氏县城虽然只有三条主街道,规模并不大,但却气势宏伟。
元至元年间,端氏县并入沁水县,霍氏家族自潞安府长子大柳村迁居曲堤,并在此开设驿站,经营镖局驼帮,曲堤又逐渐重新走向兴盛。至明清,曲堤霍氏霍三元的四女,嫁到了窦庄张氏,后来带领族人和庄中百姓,在农民军来犯时,守住了家园,窦庄堡也因她而被称为“夫人城”。
曲堤古城(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曲堤已先后更名为“东曲里”、“东曲邨(cūn)”,因为水陆交通便利,成为了沁河流域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之地。东依嵬(wéi)山的古城,城四周设有五座城门,其中北门、西门、南门外的沁河岸边,建有三个渡口,分别通向端氏、坪上与榼山,以及窦庄,渡口旁又建有水运驿站与侯渡八角亭等建筑。沿城为官道,官道两侧设酒馆、茶馆、货铺、旅舍等。
霍家浚通了城中唐初开掘的地道,使其纵横贯穿全村,自地道可登上城墙,亦可去往城外,便于疏散。还重修了城墙,并先后增建了东西瞭望楼、角楼、箭楼等,使得雄踞沁河流域的曲堤古城,更加固若金汤。
而在它北面的新城,也在明清时步入了鼎盛,商旅行栈林立,商贸活动活跃,出现了“复兴楼”、“同兴和”、“育合昌”等大型商号,成为了沁水高平沿线古道上,最大最繁荣的商贸古镇。
端氏贾氏民居(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经的端氏古城是沁河流域的一颗明珠,拥有完整的城郭和稠密的民舍,沁水境内最负盛名的佛教胜地榼山大云寺、嵬山普安寺,与寨上法门寺、汤王庙、端阳祠、城隍庙等一众古寺古庙,遍布古镇内外。但可惜的是,这些古建因为战乱和人为的破坏而被损毁。
古镇以南的曲堤古城。在民国年间因为沁河发大水,半数被冲毁,只留下了旧时古城的三分之一,城中的城墙和古建也陆续出现了坍塌,或被人为拆毁,如今只有西寨门、瞭望楼保存较为完好,唐代古地道残留的洞口,在残存的几段断垣中依稀可见。
沁河水静静流淌了数千年,端氏也走过了它的三千年,故人旧事都已远去,极盛时的繁华却未曾落幕,留存在曲堤、坪上、端氏等地的古城古建,依旧在无声讲述着曾经,静待后人去发现。
端氏汤王庙(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