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优商、亲商,是山西省招商引资发展的六字“真经”,山西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招商引资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年,山西省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个,总投资额.5亿元,累计到位资金.3亿元。
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放管服效”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效能的简称。其中“放管服”是手段,“效”是目的,其实质就是通过政府的自我改革,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最终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效能政府。
去年以来,山西省商务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要求,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把能取消的事项取消。先后将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审批、加工贸易业务审批、拍卖企业年审等4个事项取消;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纳入“多证合一”范畴,取消了该事项在商务厅的备案;将10亿美元以下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企业和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的限制类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其变更审批下放至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并出台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制定了《山西省商务厅营造“六最”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和《山西省商务厅营造“六最”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将商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内容细化分解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渠道和服务模式、大力推进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等7个方面28条,使商务打造“六最”营商环境进一步具体化、项目化和责任化。
在推动实施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无审批管理方面,各市均有“大动作”:晋中市率先制定出台了《晋中市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试点方案(试行)》,将审批事项由6项减少为4项;将承诺事项由12项减少为6项。吕梁市孝义经济开发区被列为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工作试点后,将开工前审批事项由13项压减为6项。
临汾市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推行承诺制无审批管理实施办法》《“一章统批”工作实施办法》等多个文件,支持企业投资项目无审批管理。晋城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细则》,全面梳理企业投资项目涉及到的28项审批事项。太原市制订了《太原市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专项行动计划》,确定了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和不锈钢园区为试点单位。
统筹大机制筑巢引凤栖
在充分对标兄弟省份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任组长的山西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山西省商务厅。改革和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对投资促进机构内部实行“三化三制”改革;出台了《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实施意见》《山西省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山西省鼓励投资政策(年版)》等招商引资引技引智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等在内的山西省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为推进项目落地,做好招商引资跟踪服务工作,制定了《山西省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试行)》《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外办事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试行)》,建立了山西省招商引资“”电子督办系统,开通了山西省投资服务热线,并持续开展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专项行动,加强督促检查,对重点问题联合督办,切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调推进项目落地难、政策兑现难、企业经营难、实体经济融资难等问题。
山西省在招商引资的宣传方面也不遗余力,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多种形式和各种媒体,借助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启动大会、第十届中部博览会、山西(珠三角)招商引资活动等重大活动平台,大力宣传招商引资政策,推进招商项目。山西的营商环境和转型发展新形象逐步被社会和公众认知。
打开开发区改革创新的“门”
开发区是招商引资的“窗口”。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是山西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第一突破口,通过整合、改制和扩区,理顺了体制机制,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能,为企业提供了更宽更广更大的投融资空间,并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群。整合太原、晋中两市原8个开发区设立了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年,引进了62个重点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约亿元,预计年产值约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富士康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以吉利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以江铃重汽为龙头的重型汽车,以磁浮轨道交通产业园为龙头的现代轨道交通,以京东山西亚洲一号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以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产业化基地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以益海嘉里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大数据、高端制造、科技研发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开发区改革创新是山西省商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打开开发区改革创新的“门”,从顶层设计入手,完善总体发展规划、机构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土地调规、城镇规划调整、专项资金管理、环保、统计、考核等方面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编制了《山西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出台了《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山西省开发区设立升级扩区和退出管理办法》等。对开发区下放管理权限,改革和理顺开发区体制机制,推动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
设区市所在地9家开发区全部实现了扩区。年底前,山西省只有25家开发区,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经过新设、整合、扩区,目前该省开发区达到41家。在41家开发区整合、扩区过程中,按照产业集聚、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竞争有序、区域平衡的原则,全部重新核定了各开发区的主导发展产业,指导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编制招商地图,开展精准招商,培育和引进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年以来签约的个项目中,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占比50.7%,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投产率等情况均好于该省同期水平。(寇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