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去了2000年,依旧骚气扑面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来源:汉周读书

过去了两千年,再读长平之战,赵括的操作依旧骚气扑面。赵括几乎是犯了所有能犯的低级错误,才能达成全军覆没的壮举。包括不限于上任后把赵军管理层换了一圈;不侦查不做攻坚准备就全军出击攻打秦军大本营,连预备队都不留;完全无视地形和后方,四十五万大军被两万五千人抄了后路,又被五千人一分为二,用的居然还都是赵军自己的工事;被围之后不突围,坐等自己被秦军围死,在原地等了四十六天,等到赵军士卒离心,内部互相残杀;最后被逼得突围的时候,还用了最愚蠢的分路突围方式。这里面随便摘出来一条,都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反面教材。长平一战,不光白起打得好,赵括的完美配合也非常重要。相反,仔细研究下长平之战的攻防态势,就越觉得:洗赵括的,对不起赵国40万男儿。一为什么要争夺上党?01公元前年,秦国军队攻取韩国的野王(河南沁阳县)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山西东南部长治附近)同韩国本土的联系。“孤悬海外”的上党郡,失去了战略支援。上党郡守冯亭为了将祸水东引,投向赵国,求赵国保护。赵孝成王不听劝告,执意要把这颗定时炸弹揣自己怀里。其实这么想是有问题的。站在当时的立场上,无法预知未来,支持与反对接纳上党,都只是看问题的一个侧面。只不过包括平原君赵胜在内的人选择了其中一条路而已。先说一个问题,以下说的上党,都是指地理区域概念,不是行政区划。因为,上党郡,基本上韩赵魏三国都有,辖区范围很广,有的在河北,有的在山西,还有的在河南。但是,上党作为一个地区概念基本上就是指太行山以西,太岳山以东,王屋山以北,这三座大山中间的盆地。现在被山西的长治、晋城两个地级市完全瓜分。所以……他们究竟为什么要争夺上党这个地方?归根结底,因为上党太重要了:赵国想依托上党地区的地理特点阻止秦国东进;秦国想拿下上党保证自己东进中路的双保险。02接下来详细说一下这里的逻辑。秦军东进是三路并进,中路始终是核心。北路——北路比较崎岖难行,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路。比如汾河河谷。秦国很早就占据了黄河浦津渡,从这里渡河北上,沿汾河一路向北是一条不错的选择,但这条路两边都是高山,如果敌军居高临下突袭,危险系数太高了。而且,这是一条断头路,越往北越高,最北面恒山山脉,平均海拔多米,看着都费劲,别说翻越过去跟敌人玩命了。南路——南路从商於古道进入南阳盆地之后就是一马平川。但商於古道道路异常狭窄,出奇兵可以,大规模行军,困难重重。关键东部强国林立,是个持久战,道路问题马虎不得。中路——中路崤函通道,虽然也是道路艰险,好在有黄河天堑屏障北面,安全系数高很多,而且可以顺流行船。秦军横穿洛阳盆地继续东进,走出虎牢关之后,就是一望无际的黄淮海平原。因此,守住虎牢关就是守住秦军回师的命脉。而从上党地区的南面出口——轵关陉和太行陉,可以直接威胁虎牢关,如果虎牢关被攻破,东出的秦军就会腹背受敌,恐怕再也回不了关中了。0同理,赵国也想依托上党的地理优势削弱秦军凌厉的攻势,组建太岳山、沁河、丹河三道防线节节抗击,防止秦军直插太行山腹地。太行山后就是赵国首都邯郸,作为一国首都,没有战略缓冲区是很危险的。就像毛子非拦着二毛不让加入北约。如果任由秦国占据上党,即使赵国侥幸守住太行山天险,只有一道防线的邯郸依旧岌岌可危。面对这种情况,赵孝成王也存在一个“Tobeornottobe”的抉择。其实他的决策也是对的,因为山东五国“割地资秦”几百年都没能满足秦国,就算献出上党也无法让秦国止步。面对秦国东进的战略态势,赵孝成王眼下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既然无法阻挡秦国东进,那就厉兵秣马直面战争到来。从这个角度讲,赵孝成王也是一位敢于直面现实的勇士。二为什么是长平04长平之战并不像二战中的很多会战那样,双方在某一个地点聚集之后大打出手。而是赵军被秦军引诱、追逐、围困之后,赵军被迫突围,双方在长平附近展开一场突围与反突围的激战。所以,长平之战是一场双方有生力量的消耗战。那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长平?还是因为交通原因。秦此前已先占领以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为中心的河东,后攻下以野王(今河南沁阳)为中心的韩之南阳。在与赵的角逐中,无论先进攻上党,或最终直指邯郸,不外有两条山间战略孔道可走:1、取乌岭(今翼城沁水界)、空仓岭(今沁水高平界)一线的西路;2、取羊肠坂(今晋城南碗子城一带)、天井关(今晋城南)一线的南路。无论走哪条,长平都是战略捷径。就是说,只要廉颇有一支劲旅锐卒固守长平不失,秦军则不能蹑足上党,更不得接近邯郸。所以,必须守住长平!廉颇采取的就是这种战略:只要守住长平防线,让秦军无法威胁邯郸。这样秦国就算全部拿下了上党郡也毫无威胁,赵军的战略目的就达到了。三廉颇的布防图05廉颇率军从邯郸出发,经过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进入太行山,沿浊漳河河谷抵达壶口关,然后一路沿太行山西麓抵达长平北部的重要关口——故关。大家记住这个路线,大用廉颇不愧身经百战,他在太行山以西依托天然的地理优势设置了三道严密的防线。06第一道防线是赵国在上党地区控制的最西部——空仓岭。空仓岭又叫乏马岭,马到这儿都累得走动道,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从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看,南北向的空仓岭横亘在晋城市的中间,几乎将整个晋城市分为东西两半,秦军若想进攻邯郸,这里是最近的路线,空仓岭是其必经之路。岭上有原村河、马村顺山势向东流去,两河于平原相会,最终注入一条大河——丹河。廉颇在原村、马村两河北岸各筑起一座城池,称为二鄣城,与空仓岭成犄角之势。一旦空仓岭形势危急,二鄣城可沿河谷登山救援。二河交汇之处是光狼城,廉颇将其设为粮草供给之所,负责给二鄣城和空仓岭转运补给物资,必要时可做转移坚守之地。07光狼城背后是第二道防线——丹河防线,这里也是廉颇设置的双方交战主阵地。丹水发源于空仓岭最北的长平关附近,之后从西北一路逶迤向东南,形成丹河。与丹河上游相对的东部,小东仓河自东北向西南汇入,交汇之处的泫氏城,是丹河防线的核心点。丹河与小东仓河之间的分水岭是韩王山,其余脉是上党北部的一个制高点,廉颇在此处可以俯瞰整个战线布防交战情况。小东仓河东南面是大东仓河,两河中间是大粮山,顾名思义,廉颇的粮草物资悉数贮藏于此。大粮山下就是泫氏城,这里粮草水源都很便利。丹水防线与空仓岭防线一样,有前哨的丹水天堑,有泫氏主城居中镇守,也有大粮山一线作为粮草物资基地稳定军心。廉颇将其指挥部也设立在大粮山上,方便瞭望整个战局变化。08与大粮山走势垂直的一大段山岭,是赵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百里石长城一线的山脉现在已经成为晋城市和长治市的界山,历史上,因其岭上筑有石头长城防御工事,长达百里,故名。石长城西起丹水源头的长平关,一路向东南延伸到距离故关不远的马鞍壑,长城南部山势陡峭,难以攀登。北部相对平坦,易于行走。守住这条防线就守住了赵军去往邯郸的道路。万一战事不利,赵军可以凭借易守难攻的百里石长城一线居高临下,阻挡秦军,然后迅速通过故关东去。三道防线环环相扣,防线内部又有小防线层层互相支援,前哨、纵深、后援井井有条。可以说,这里也是廉颇为40余万赵军留的最后生门。四两军对垒09秦军对上党的进攻,大概率是走水路进军。从都城咸阳出发......到达沁河西岸。虽是进攻,但毕竟是远道而来,风尘仆仆,为以防万一,也要建立自己的防守线——沁河防线。秦军沁河防线以端氏城为核心,南到沁河东岸的武安、屯城,北到龙渠河与沁河交汇处的王离城(王壁),这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秦军主将王龁将大营设立在这里。进可沿沁河南下攻打空仓岭,退可沿龙渠河西去寻求援军。不过,与赵军的严密防线相比,秦军仅仅依托沁河建立防线,就薄弱了很多。从后来白起对战事的规划来看,廉颇如果在秦军立足未稳之际发动猛攻,秦军恐怕很难取胜。但是,善于防守的廉颇终究是没有冒险主动出击!10准备完毕的秦军率先发动了攻击:沿沁河、固县河、玉溪河进军,攻打空仓岭。从史料记载来看,这很可能是秦军的试探性进攻。目的在于刺探赵军虚实。不料,赵军实力不行,惨败,威胁赵军粮草基地光狼城。四月……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心里有底的王龁开始大规模进攻,空仓岭以及二鄣城都被秦军占领(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秦军虽然攻破了空仓岭防线,但是自己却也无力防守——背靠空仓岭,万一赵军从空仓岭南北方向包抄过来,秦军将处于险境。因此,秦军拿下防线之后,很快后撤,回到沁河防线,待机而动。秦军回撤,赵军再次占据空仓岭,并在岭上修筑城墙工事。11七月,王龁攻袭空仓岭城墙,占领空仓岭全线。廉颇见秦军锐不可当,当机立断,全军后撤到丹水以东,据河坚守。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王龁也移师丹河以西,双方隔河对峙。至此,这场上党争夺战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双方进入漫长的僵持阶段。12此战,秦军虽然攻势凌厉,攻占赵军重要前哨,但是赵军及时止损,并未伤筋动骨!不仅如此,赵军依托丹河防守严密,后方大粮山和韩王山作为区域制高点,可俯瞰丹河两岸,敌我动静,如指囊中;秦军处于一种黑夜行路,进退不得的状态。而这种僵持的状态,最能挫伤一支军队的士气,这是防守一方乐见其成的。这个时候,就看谁能耗得起,忍得住。其实,秦赵双方都耗不起,也都忍不住......后面都知道了,不再赘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